一早起床,騎著旅程安排的單車出門兜風,首先就是出門吃早餐,忘了自帶單車的朋友也別擔心,只要花一百元,就能享有一整日的單車漫遊武陵部落。
來部落裡的早餐店點餐,店裡生意很好,邊吃早餐也能邊和部落裡的居民聊天,接著理事長帶我們去觀光。第一站就是有機蔬菜溫室。
翠綠的青菜連根拔起,葉面上還有少許被啃咬過的痕跡,可以直接食用。
一眼望去,晴空萬里,以及遍布的稻田。
武陵吊橋
走過去不會晃,蠻穩的,並且能沿路看到溪流。
明野橋
武陵舊地區名為明野,1933昭和八年,鹿野鄉興建兩座橋樑,跨鹿野溪的鹿野橋,及跨鹿寮溪的明野橋,雙橋同時也是台東縣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。當時建造這座堅固的鋼索吊橋,步行通車都很方便,武陵橋完工後,舊橋因年久失修,日漸損壞,如今只剩橋頭構造保留著。明野橋旁邊的水泥橋即是武陵橋,於1965年(民國54年)建造而成,橋下銜接卑南溪的支流鹿寮溪,橋的另一頭,是與另一村的分界,早期原住民居住於更高山處,後來遭日本人統治,把原住民趕下山並燒毀高山上的房屋,當時的原住民野也以種植作物維生。
台東法務部矯正署
無須關閉的水龍頭,保持水流暢通。
騎完單車後,居民早已準備好午餐等著我們,一樣是道地的布農族風味餐,其實居民平時除了重要的日子,很少會吃這麼豐盛,平時以簡單為主。
用餐前不妨喝杯爽口的鳳梨汁。
烤山豬肉以及健康的蔬菜料理。
小米麻糬及玉女番茄,玉女番茄是我們早上去參觀的有機蔬菜田種植的,右邊則是清脆的茭白筍跟木耳,青寧糖醋魚料理。
這一餐風味餐會有一種真實在吃食物(也就是不經加工)的感覺,食物只要新鮮,下口就便美味且健康。
小米粽,紮實且有飽足感,隨身帶著走也很方便。
自己將前面自助式的料理承裝後的擺盤。
最後這個是居民送我們的環保袋,很貼心又驚喜,這一趟微旅行整個收穫滿滿。
布谷拉夫(武陵)部落保存下的文化資產,即使數量有限,但居然仍試著將它們傳承下來,下方這張是部落居民的族譜。
雙眼即是最好的照相機
活動結束之後,也是部落裡的另一位居民開車接我回關山車站的,這也是我第一次為一份微旅行,策畫出三篇的篇幅,很多故事值得記錄,原住民的傳統文化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,人民生活方式的改變,一點一滴地在流逝,而文化的保存卻刻不容緩,無論是部落的人文,還是山野間的生態。文字影像固然能塑造吸引力,參與跟實踐卻更深植人心,文化傳承同時使家族復興,傳達給更多大眾,則是創新的推廣,讓更多人體會不凡的台東之美。
最甜美芳香的土壤,它溢出的水分與培養出的嫩芽,是親自捧在手心上才能感受到的。
回顧
【台東】隱密山林間的布谷拉夫。探訪布農族武陵部落微旅行(1)
【台東】無訊號山林間的卡那歲分享廚房。傳承布農族傳統美食
交通資訊:
- 飛機
台北─台東(豐年機場):
信航空訂票網站https://www.mandarin-airlines.com/
立榮航空訂票網站https://www.uniair.com.tw/
- 火車
請參考台鐵火車時刻表前往台東(關山)各班次列車。
https://tip.railway.gov.tw/tra-tip-web/tip
- 公車
可至台東轉運站查詢交通時刻資訊 https://taitung.biz/
我們+起來:https://www.facebook.
卡那歲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
報名連結:https://www.accupass.com/
留言列表